甚至为了自家的道统,直接跑到昭国这边来与她当面对峙。
严重一些的话,人家或许会以死殉道。
此般情形可能是为了自家的道统,也可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为这种做法直接断绝了知识的垄断。
这种利益之争有时无异于一场大地震。
而这里的人真的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所以杨秋根本就没有去搞这件会引发巨大争论的事宜,但荀攸之所以会发现,自然是因为他这个人常常能够以小见大、以点看面。
在书坊之中,他发现其他的书籍都有句读,并且运用了大量的标点符号,所以他便想瞧瞧儒家的典籍是否应用了句读。
然而书坊当中根本就不出售这些儒家典籍,这令荀攸觉得十分奇怪。
因为这种书籍才是令人趋之若鹜的东西,昭国怎么可能刻意不卖,显然其中存在问题。
所以荀攸进行了一番猜测,并且最终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杨秋确实在内部的一些学堂之上应用了一些断句的版本,不然依旧采用以前的方式,学习的速度也太慢了。
至于值得争论的地方,日后若是有哪位学生成为了专门的学者,那再去争论。
这应当是学者应当研究的事宜,普通人无需研究到这般程度。
而这样的讨论不单出现在了荀攸和荀谌这对叔侄之间,蔡邕第二天也带着他的女儿蔡文姬来到了杨秋的面前。
“早就听闻蔡女郎博学多才,今日一见,实乃吾之荣幸。
昭国当下正缺乏一位五经博士,倘若蔡女郎愿意留在此处传道授业,这将会使昭国的庠序之教更为昌盛,不知蔡女郎是否愿意加入昭国?”
这对父女刚刚到来,双方才寒暄拜见完毕,杨秋便直接地发出了邀请。
这令蔡邕急得直瞪眼,这是干啥呀。
他带女儿前来本是有事要询问,怎料这位将军竟想要将他女儿拐走。
“将军,文姬前来是有事宜要询问,能否让文姬先将事情说完?”
蔡邕的打断令杨秋不禁轻笑一声。
“蔡公有如此优秀的女儿,怎能让文姬在后宅之中一辈子默默无闻。
倘若在昭国效力,千百年之后,文姬的博学依然能够被后人传颂。
蔡公是个颇为开明之人,难道真愿文姬明年便嫁人生子,而后在史书之上甚至连个姓名都留不下?”
当然,蔡文姬的优秀在原来的历史之上亦留下了名声。
她原本是蔡邕的女儿,嫁给卫仲道之后,因丈夫英年早逝,所以便归家了。
后来在动乱之中被南匈奴掳去,直至多年之后方归汉,而那时蔡文姬竟然还能默写出四百多篇文稿。
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之中,杨秋也曾思索,或许在那时,蔡文姬的精神支柱正是那些曾经绚烂瑰丽、饱含智慧的文字。
她始终未曾忘却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因如此,后来她才能够凭借记忆将其默写而出。
所以,当面对这样一位内心强大且博学多才的女子时。
杨秋自然满心期望对方能够通过其他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