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运动过去,隶属华夏的几家左偏的电影公司,除了把他们公司自制的电影送回内陆播映之外,也向香江其它的电影公司发出了邀请。
有钱谁不想赚,但鉴于台岛那边的原因,不少电影公司都只是把自家仓库里积压的旧片送了过去。
目前来说,就苏韵这孩子,“傻乎乎”地把自己所有的电影都送了回去,从在香江上映过的《天生一对》到她最后一部没能在香江上映的《怦然心动》,连同还未在东瀛播出的《千面女郎》都全部打包好人肉带去了沪市不说,还颠颠地跑去电影译制厂加入了配音工作。
也不知道多少人在笑她傻:就大陆那边的市场,但愿苏韵这孩子的努力讨好,能换来比运费和制作费高一点点的票房,不至于让她亏到哭鼻子吧?
滚滚时代洪流所造就的天翻地覆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会相信,那一场又一场的票房奇迹的诞生。
第142章 电影下乡
1978年的立春一过, 转眼就已是年廿九除夕夜。
时近年节,地里的活基本已经不多,人人都在这难得的冬日里, 享受着一年到头难得的轻松日子。
村口的老榕树边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歇息的好地方, 即便是北风呼啸的时候,也照样有着七大姑八大姨大姑娘小媳妇等, 聚在树下趁着日光做点轻省活。
逢年过节, 正是新年新气象, 熬过了昔日的天灾祸劫和全国悲恸,趁着这动乱平息新政将来的好时机,不少人的脸上也总算挂上了久违的笑容。
“哎, 你们听说没有, 村里从县城电影院请了人, 今晚过来给放电影!”
这年头的大陆别说农村, 就连城市里电视机也还是极其稀罕的玩意,能有电影下乡播放, 就已经是广大人民群众难得一见并且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当然听说了, 这电影就是洋人的那些影画戏是吗?”
“前些日子咱们队里那些知青, 就为去市里看第一场而争破了头, 就为了争那个什么电影解说员的位子!”
“这解说员是什么东西啊?”
“哪个什么东西,就是他们这些读过书的人先看, 看完了理清故事是怎么说的, 然后就在放电影的时候给我们讲明白这个故事说得是啥意思。”
“哎,这敢情好啊,我这种没读过书的人, 就怕看不懂那洋玩意!”
其实也不止是广大农民对“电影解说员”这一个名词颇感新鲜, 就连大城市不少人和应邀前去参加首轮播映的知青们对这个也是觉得新鲜极了:这不就是看电影吗?还需要有人像讲课一样揉碎了给别人说清楚这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不是直接看就可以了?
殊不知, 想出这个方法的苏韵也是费煞了一番苦心。
现在大陆正处于动乱刚过百废俱兴的阶段,认字的人都不多,直接就这么把电影按照宣扬文化的政策下乡播映,多数时候只是让人看个热闹和新鲜,只能看到外面表面的繁华,而不是真正触及到“开眼看世界”这个核心。
到时候被误解曲解,说不定又是一次人们合力批判资本主义思想的混乱,到头来反而弄巧成拙。
因此那时弄好了配音的苏韵,在电影于沪市和周边市镇开始第一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