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选手名单,连忙从地上捡了个纸团展开。
摄像跟着他的动作往下转,教练席这边满地都是揉皱的纸团,还有些扯碎的纸片,都是刚下来的选手名单。
看得出,不少教练表面上还在沉稳地嘱咐选手不要紧张、放手去比,实际上已经心态崩得碎成一地了。
很凑巧的,这一个分站来参加比赛的俱乐部,都曾经旁敲侧击地提过“长期缺比赛会影响状态”、“闭门造车不可取”这种试图影响伯格黑德少年组的话。
甚至有相对激进的,一度高调邀请伯格黑德俱乐部进行合宿,两边一起来一场友谊赛。
这是避都避不开、光明正大的阳谋。
就挑你训练的关键时刻邀请你比友谊赛,然后对外说我们带替补二队,其实暗戳戳把还没正式上过场、最好的几个苗子带过去。
同意比赛吧,多半会被这几个有备而来的苗子碾压到哭。
不同意就更好说,连比赛都不敢,恐怕伯格黑德这一代少年组男单是真的不行了。
花滑在相当程度上是心理战,心态崩了几乎代表出局预定。这些俱乐部不停地搞小动作,无非是为了弄崩对手的心态,让自己的队员赢得轻松些。
这次赛前,大概是被“主管教练病休”这条新闻的刺激,甚至有不少俱乐部为了造势,打出了#伯格黑德巅峰不再#的通稿。
至于虚拟冰场这种神器,当然不该给一群连比赛都不敢参加的运动员浪费,应当无偿开放给所有需要练习的优秀花滑运动员。
至于伯格黑德,这次也终于没让他们失望。
——说得对。
闭门造车不可取。
缺比赛也的确会影响状态。
错过了上次友谊赛,伯格黑德方十分遗憾,所以这次一口气带出来了九个队员。
青年组三个、少年组三个、儿童组三个。
个头还挺有规律,由高到低分布均匀,站一块儿跟WiFi信号似的。
新人记者拿着张皱巴巴的参赛名单,蹲在教练席,独自对着摄像机嘚吧嘚。
刚好有个拿着手杖形状应援棒的少年观众路过,趴在栏杆上往下问:“WiFi信号?”
“啊。”新人记者抬头,给他比划,“你看啊,从高到低,一个比一个矮一头……”
那个少年观众切了一声:“那是领奖台。”
新人记者愣了下,扭头看过去。
青年组个头最高的那个小红毛收起巧克力,走到了两个师弟中间,一矮一高一矮。
……确实特别像冠、亚、季军的领奖台。
“不能吧?”新人记者愣了半天,“就算这只是一场分站赛事,参赛的几个俱乐部综合实力也的确不是太强,但他们也有一些非常不错的选手……”
新人记者就是被派来采访其中一个才七岁的儿童组选手的——带那孩子的教练很会营销。况且选手的实力也的确很不错,小小年纪已经有了节奏感,六种两周跳全部掌握,俨然已经是花滑界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了。
那个少年观众抱着手杖应援棒,低着头贼中二:“你相信奇迹吗?”
新人记者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不,不信了吧。”
“温室”的评分规则一向明确,仿佛永远有一把尺子在衡量你的价值、评估你的潜力。
每一项都转化为分数,每一项都在随时增减,这会带来一种极为明确的量化感。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