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事件过去一个多月,对于他产生的冲击影响不能说是翻天覆地,也是山呼海啸般凶猛。
他将当日见闻记录在了小本子上,反复思考那段影像所透出的每一个细节。
水镜提到一句,“虽然洪武三十年他下令停止官方继续从太仓到辽东的海运了。”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保守估计,不出意外他可以再活五年。
五年之后,自己也就是七十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不能自欺欺人会长生不老,指不定哪天他就药石无罔死了。
可往好了想,至少还有五年,那就不必急在几个月内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得先弄清楚永乐帝“Judy”的情况。
无奈,确定“Judy”身份的进度缓慢。
水镜中的小人语调接近北平一带口音,但那个女声有些飘忽不定、断断续续。也许是时间造成的传输阻碍?反正他听不清“Judy”的读音。
另外,考虑到文字的书写与读音会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且根据地区不同而口音不同。“Judy”是番邦文字,要在京师找到认识它的人很难,找到了也不能读出后世音调。
那就换一个角度。
“Judy”派郑和下西洋,想来很看中此人。找出他,也许能反推出永乐帝的身份。
这番寻找也不顺利。
朱元璋留意了儿子们与孙子们的手下,没有一个姓郑名和。
有两种可能性。郑和是在“Judy”做皇帝之后才冒头,或者这不是他的本名。当陛下赏识一个人,给他赐姓赐名,这种情况不少见。
再换一个思路。
民间传言“Judy”下令去西洋,与某个男人相关。
这个原因可能是谣言,但总是事出有因。那么儿孙们有特别关注某个男人吗?
朱元璋没有急于册立继任者,而是三不五时组织家宴饭局。把儿孙们聚集一堂,旁敲侧击观察众人,可是也没瞧出谁不对劲。
水镜中还透露出一条消息。追溯七下西洋的源头,竟是能联系到太子朱标之死。
朱标的死亡会引发什么呢?最直接的就是本来没有悬念的继位人突然成了大问题。
朱元璋本来倾向让朱允炆继位,不只是喜欢这个孙子的性格,更是权衡多方利弊。选朱允炆,而不选朱允熥,因为他们牵扯到的政治势力。
朱允熥的生母是常氏。虽然常氏的父亲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就早逝了,但其舅舅蓝玉还活着。
淮西一系的功勋武将,一起打天下时各个都是好帮手,但是到天下初定后就不一定样了,可能变成尾大不掉的外戚。
朱允炆生母吕氏就与淮西勋贵们无关。其父吕本原先是元朝官员,后归降大明。吕本从太常寺卿到礼部尚书,后来管过盐务,文官出身,而死在了洪武十四年。
倘若朱标活着,以他的本事或能挟制勋贵武将,但是他的儿子就不一定了。
朱元璋看着镜中自己已然两鬓苍白。
他用二十多年几乎毫无保留地培养朱标做太子,而今不会有第二个二十年去培养孙子。
比起勋贵武将起兵可能带来的动荡,当下的文臣更易掌控。
两害相较取其轻。册立朱允炆不是最佳选择,却是目前合适的选择。
朱元璋原本计划着立了太孙后,趁自己还活着一鼓作气将蓝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