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那边才过了一个多月。
什么造成时间差异?
影像制作者恐怕也不清楚,那只咕咕应该还不知道自己的视屏会投放到另一个世界,否则评论区早就炸锅。
当然,这只是从有限的画面中推测的结论,正确与否有待考证。
【大家好,我们迎来这一期的最后一集《十二块木板引出的明朝旧事·终》。】
朱元璋瞧见开幕的这行字,果然与他的感觉一致,这段故事就要讲完了。
他悠哉悠哉地端起茶杯,一边不急不缓地喝了一口茶,一边瞧着画面播放。
再也没了去年九月乍见水镜时的惊愕与怀疑,现在就像听说书先生讲另一个明朝的往事般淡定。
【上次说到朱棣登基后,永乐三年第一次派郑和下西洋。此举不是耗费大量财力与人力去确定建文帝是死是活,而是要构建大明王朝的天下秩序之海洋版。
这不是对朱元璋“海禁”政策的挑衅。恰恰相反,是虎父无犬子而欲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表现。
话说朱元璋创建明朝后,一手缔造出他认可的朝贡体系。周边各国向大明称臣,定期前来进贡,而大明作为天下之主给予册封与赏赐。
这套制度在洪武年间不断完善。
洪武五年定下“厚往薄来”,洪武十六年开始对藩属国“堪合印信”。另外,藩属国必须按照规矩提交“朝贡文书”,只有获得大明检查批准才能前来进贡。
朱元璋认为明朝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而对周边其他小国,他划定了十五个不征之国。
不征,是渴望维持一种稳定。不让大明陷入穷兵黩武之中,让各国以大明为中心保持天下太平的局面。
朝贡贸易对于大明来说是政治认同的附属品,可对藩属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经济活动。各取所需,能保持相对的和平。
朱棣上位不久就命郑和下西洋。其中固然有他的个人因素,夺位不正,更需要证明他能做好天下之主,证明他有着远超建文帝的本事。
耗费大量人力与财力,却不是只为个人威望的提升。永乐三年的第一次出航,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洪武帝执政晚期,安南国发生了政变。陈顺宗只是傀儡国王,朝政被权臣黎季犛把持。
在黎季犛彻底掌权后,多次对广西、云南等地侵扰,试图扩张侵占土地。朱八八派人前去训诫,却收效甚微。当他驾崩后,安南国居然没有派遣使臣入京祭拜。】
朱元璋看到此处,眉头紧蹙起来。藩属国竟敢不派使臣入京悼念,这是大不敬!
回想安南国二十多年来的做派,对方会做出这种事,还真不是无迹可寻。
事情要从二十一年前讲起。
洪武五年,安南国递交的朝贡文书,其国王署名突然就从陈日熞变成了陈叔明,那非常不合规矩。没有大明的册封,没有事先的通报,陈叔明竟然自立为王。
不久,明朝了解到情况。
原来的国王陈日熞,被乱臣贼子杀死。谁是主谋,很难不去怀疑既得利益的陈叔明。
当时,朱元璋直接拒绝了安南国的朝贡,指出陈叔明的僭位行为是对大明极度缺乏敬意,丝毫不见其臣服的诚意。
后来,陈叔明迫于内外压力禅位给弟弟,自己做了太上国王,以此摄政掌权。他的朝贡文书才被大明勉勉强强接受了。
二十多年过去,安南国王变更了几位。
随着陈叔明年事已高,对朝局的掌控里大不如前,近年已被权臣黎季犛把持朝局。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