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元末明初,东瀛处于南北朝期间,战乱不断。

怀良亲王之所以转变对大明的改变,是因短短几年东瀛的内部格局发生巨大改变。怀良亲王的势力大不如前,才会向大明称臣,都是妥协之举。

明朝当然不愿认可这样的怀良王。

再派使者去东瀛,想与日本的正统掌权者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之间却未因此步入稳定往来状态。

由于东瀛内斗不休,割据势力不臣服于天皇。

那些地方势力抵达大明后,朱元璋拒绝承认其合法性,不与进行朝贡贸易。

洪武十四年,怀良亲王竟是厚着脸皮也派来使者,但被大明拒之门外。

此子以前犯下杀害大明使臣的旧账,怎么可能给他好脸色。怀良亲王对于过去的错误毫无悔意,还在回信中频频挑衅。

朱元璋早就受够了东瀛的反复无常,在意识到日本内斗不止没能力处理倭寇后,他就改变了对于倭寇的处置策略。

实施海禁,令部分沿海居民内迁。制造无人地带,不让倭寇一靠近沿海就能抢掠财物。同时增加大明的海防力量,巡视海上对抗倭寇。

其实,这样做仍有令人不悦之处,没有对东瀛本土加以强力回击。

偏偏碍于元朝的前车之鉴,蒙古两次东征日本失败了,皆因海上气候环境多变。

朱元璋不愿让大明重蹈覆辙,索性有了彻底与日本断绝往来的想法。

随着胡惟庸、林贤等案爆发。查到其有私通倭寇之嫌,借此彻底断了与东瀛的外交,把它逐出了朝贡体系。

时至今日,与东瀛断绝往来已有七年多。而在大明海防的提升后,倭寇扰边已是少有发生。

朱元璋盯着水镜。明朝中期,倭寇又卷土重来了吗?具体啥情况?这种不是钓鱼的评论,而开门见山地提问,真的会有人回答吗?

往下看,憋屈的事来了!

此前,他用尽心机却钓鱼不得。

今天,「为赋新词吃猪蹄」直接问,居然得到了一段详细回评。

朱元璋深呼吸。

不气,不气,不和后世人一般见识。他还能怎么办,当然是认真看下去,学习新知识了。

第59章 第五十九章

◎。◎

『抄水表了:我来简单答两句明朝的倭寇问题, 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目前可查的史料,认为“倭寇”一词最早出现在「高句丽广开大王」碑上。

公元404年,广开土王十四年(对应两晋时期)。碑文记载:“倭寇溃败, 斩杀无数”。

高丽史上对倭寇的记录较多, 将其用作对日本海盗的习惯称呼, 是大约从十三世纪开始。

要说明朝时期的倭寇问题, 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十四世纪中期到十五世纪初(元末明初),以及十六世纪(嘉靖朝)。

前期倭寇与后期倭寇的组成与侵边范围都不同。

先说十四世纪中期的东北亚局势。

元朝后期政局腐败,不断压迫百姓。1348年, 方国珍第一个掀开了抗元起义序幕。

高丽内部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政局衰败。同期,东瀛也是内斗不休, 形成日本南北朝对峙局面。

东北亚各处乱象丛生之际,倭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