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钟敬书似乎是个异种。
钟敬书虽然学问做的好,笔尖儿上可以开出花儿来的人物,于人情世故上却并不大精通。
哪怕明湛不喜欢钱永道,但是得承认,在长袖善舞,抑若号召力方面,钟敬书比起钱永道真是差远了。甚至,他在翰林院中人缘儿还不咋地。
一听说皇上将这差使给了钟敬书,许多人都不愿意来干这活儿。
明湛在控制朝臣方面儿,自然有自己的途径,故此,翰林院的事,多少他还是知道的。
奇异的是,明湛也没从钟敬书那张格外成熟的脸上看出啥着急的地方。倒是明湛觉得,自己派错了人。只顾着考察这人的学问了,忘了打听一下其他方面儿
如今他刚把活儿给人家,人钟敬书刚接了旨,一腔热血。明湛做为皇帝,也不能朝令夕改啊!明湛琢磨着,找个什么时候儿,或者寻个合适的时机,给钟敬书派个能说善道的副手儿啥的,也方便钟敬书专心做学问。
算了,反正有些天才,大多不与众人同了。明湛自己给自己宽心。
但是,事情往往没有这样的简单。
按明湛的形容,修编这部典籍,并非易事。
首先,翰林院并没有这么多人可用。
这个时候,倒有个取巧之处,明湛召来帝都那些有名的大学问家直接派上了用场。
如果钟敬书是个稍微灵活的人,那么此次载入史册的“皇家大典事件”可能并不会发生。可是,偏偏钟敬书性子颇为木讷。他于学识上有过人之处,不过,在为人处事上,实在是差的太远了。
按明湛的说法儿,书籍自然是按照天文、地理、农业、工业等方面分出大的类别,再自大目录下划分出各小目录来,这样按着章程排下去。
目录法是最简单易行易懂的方式,这并没有什么错处。
钟敬书的问题在于,此次工程量巨大,所用人手极多。明湛为了表示对于此次修编皇家大典的支持,特意找了一处儿新房子予他们办公,在最开始,参加修编之人就已多达三百人。
这其中,有翰林院的官员,也有民间的学问家,更有国子监里成绩优异的学生。
当明湛知道竟有人焚了典籍,与钟敬书撕打闹事,且闹到了御前,气的险些翻了桌子。
明湛见钟敬书颧骨上一块乌青,头发微乱,衣裳也皱巴巴的。另一领头人,也是脸色铁青,带着三分煞气。
“是谁烧的书?”明湛冷声问。
“是微臣。”那人叩道行礼,“微臣有下情回禀陛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