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说自己的儿子出世,取名为陈朗,希望他长大以后做人光明磊落,明朗如日月。陈洙成亲之后,夫人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就是没有男丁,而陈洙也如早年和赵肃说的那样,坚决不纳妾,如今盼了几年,终于抱上儿子,字里行间,自然是极为高兴的。
一封则是申时行写来的。他与赵肃和陈洙都不同,他循规蹈矩地走了许多进士官员走的路子,如今已是翰林院掌院,品阶虽不如赵肃,但也是前途无量。陈洙身在外地,和赵肃说的,大多是自己辖地的事情,申时行则不同,他身在京城,对政局大势自然更加敏锐些,作为官员,他的立场又跟朱翊钧有所不同,两者互有补充,所言所想,正好让赵肃了解朝廷内外发生的事情。
赵肃的好人缘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京城有朱翊钧、高拱、申时行、王锡爵等人,他即便身处四川,消息也没落后多少,每个人描述的角度又不一样。可以说,假以时日赵肃回到京城,绝不会两眼摸黑,茫然无知。
还有一封是元殊写来的。如今他仍在云南,却已经迁为云南按察使,成为云南巡抚下面的第一人,元殊能升迁如此之快,除了他自己政绩卓著之外,还是投了徐阶所好。
隆庆元年,因元殊治理有方,年底清点纳粮时,曲靖由一个纳粮不足十万石的下府,升为纳粮十五万石的中府,所辖境内盗匪匿迹,汉人与夷民相处融洽,当时他的上官与戴公望为同科进士,加上元殊收敛了年少时的傲气之后,学了不少为官做人之道,对方自然乐意在他的考评上又加了几笔赞许。
那个时候,徐阶刚把高拱赶回家,正需要树立几个政绩出众的典范,元殊的考评呈上去之后,徐阶大笔一挥,他也跟着平步青云。后来徐阶下台,高拱复出,他为了安抚人心,没有大肆报复徐阶提拔过的人,加上元殊和赵肃的关系,自然得以幸免,又是逐渐升迁,到了如今的地位。
师兄安好,赵肃自然为他高兴,老师戴公望身陨,又无后人,留下来的也只有他们师兄弟二人了,所以在赵肃心目中,元殊的地位,比起陈洙和申时行他们,还要更重要些。
最后一封,自然是朱翊钧的。朱翊钧年方十三四,已经正是踏入了少年的行列,这种年纪,在后世被称为花季雨季,又叫青春期,自然免不了有些少年的心事和烦恼。
老爹是皇帝,母亲是贵妃,不好向他们倾诉,师傅又个个是内阁大臣,方正严谨,更不好说,只好与远在千里之外的赵肃讲。
赵肃看着他长大,心中对他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师生之情,在他身上,赵肃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与厚望,又夹杂了疼爱和亲情,正如朱翊钧对他的孺慕,这种感情并没有因为距离的隔阂而淡化,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一点点增加,见不到人,更添怀思。
叩门声响起。
“进来。”他头也不抬,专注看信。
娉婷身影随着推门声走进来,赵肃以为是妻子陈氏。
“不是说今日去庙里上香么,怎的还没出发?”
“夫人不在,奴婢来给爷送参汤。”娇娇弱弱的声音响起,赵肃一愣,这才抬起头。
眼前的侍女十八九岁,恰是最好的年纪,一身粉色袄裙更衬得肤色粉嫩若雪,头上两边挽发系了黄色丝绦,随着步伐款款摆动,弱不胜衣,眉目含情。
当时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