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
现场的气氛并不是剑拔弩张。
剧本里只有「巨大分歧、激烈冲突」这样的提示,但具体场景还得看演员自身的发挥。
孙有明盯了一会,忽然明白了两人这样演绎的巧妙之处。
沈遥和袁建中展开了一段辩论,两人互不相让,谁也没有说服谁。
但这两人矛盾的方式是———暂时不搭理对方,转身去写一段缜密的理论让对方信服自己的研究,哪怕仍然不能说服,依旧要绞尽脑汁找到对方理论上的漏洞。
没有激烈的争吵,可沈遥和袁建中两个角色的执拗专注却因此跃然纸上。
最终,袁建中退让了一步,他允许沈遥做新的尝试,可一旦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沈遥必须及时止损。
吴庆春对这一段的演绎是这样的———
他嘴上依旧没有对沈遥服气的意思,可在沈遥做实验的时候,他静悄悄站到沈遥旁边,一边递上器具,一边心疼地嘟囔:“这么贵的材料,你省着点花。”
实验结束后,也是他一言不发地把实验室打扫干净。
袁建中这个人,如果不是这一次和沈遥在理念上的分歧,旁人很难注意到他。
《一枚信笺》里不只有一个沈遥,也有无数个袁建中,如果没有袁建中的支撑,仅凭沈遥一个人也很难走到最后。
吴庆春的演绎看似不动声色,却将这个角色的轮廓细致勾勒了出来。
他对沈遥的让步,何尝不是将信念押在了沈遥身上?
吴庆春不是戏霸,不会刻意在片场压制其他演员的发挥,可顾熠和他面对面对戏的时候,却能够清晰地体会对方带来的压迫感。
这一场戏拍完,顾熠跑去检查了一下拍摄画面。
由于外表的缘故,在《一枚信笺》拍摄过程中,顾熠始终是镜头的焦点,尤其是那些顾熠发挥出色的场景,他自己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主角感。
但刚刚这一幕,在吴庆春面前,顾熠只能想到一个词———黯然失色。
不是说他的发挥不够出色,只是吴庆春把袁建中描摹得太好了———不计较得失、放弃自己的荣誉,即使沈遥与他理念相悖,他依然愿意站出来支持沈遥。
他不是为了个人,只是为了早日实现他与沈遥共同的目标。
这样的人很少,但的确真实存在着。
吴庆春让袁建中这个形象活了。
“老吴很不错吧?”孙有明笑道,“你和他多学学,能学到不少东西。”
顾熠用力点了点头。
他做不到像吴庆春那样细腻地处理人物感情。
见顾熠皱着眉,孙有明道:“你这一场发挥也不错,但主角有主角的高光,配角有配角的高光,起起伏伏才是电影。”
顾熠在《一枚信笺》剧组养成了坏习惯,他把孙有明吹毛求疵那一套学去了不少,有的戏份,孙有明没提出毛病,顾熠自己觉得不对劲,就想着再来一遍。
他不介意重拍,但事实上,他一条过的次数反倒越来越多。
……
“小顾,来帮我看看微信。”
和吴庆春搭档过那场戏后,两人的关系亲近了不少,微信好友加上了,顾熠平时不爱发朋友圈,可一旦他发了什么,吴庆春必然会点赞,还会给顾熠发一个大拇指表情包。
顾熠:“……”
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中老年之友,微信好友里叔叔阿姨的数量远超同龄人。
不仅如此,顾熠还熟练掌握了拼多多砍一刀技能,每天起床之后,好友圈里必然有叔叔阿姨请他帮忙收能量。
加了微信好友的好处是,他可以随时问吴庆春表演上的问题,吴庆春解答了还不过瘾,力邀顾熠去话剧院进修。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