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的土地中点缀着细小的绿色, 排排而立。
在更远的地方, 不大的梭梭苗几乎被沙地淹没, 只能看到散布于广袤荒漠中绿色的小点,在炙热的阳光和刮来的风沙中若隐若现。
不由得让人怀疑,这么的一棵苗苗、如此稀疏的种植密度,真的能够防护住几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风沙吗?
事实是,能。
梭梭树是灌木或小乔木,能长到2-9米。
为了在干旱的荒漠中吸收水分,它的主根能深入到地下10-50米的深处,须根扩张至周围十几平方甚至更大的范围,牢牢固定住土壤,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这也是它们栽种如此稀疏的原因。
若是栽种密集,那么它们的根系在地下无法扩张,吸水能力降低,很有可能干旱而死。
沙漠环境不能与正常水源充足的环境相提并论。
叶晗见到的护林员有60多岁,姓吴,名叫吴于盛,是本地的牧民。
这么多年来,他亲眼看着周围干旱的区域变成如今的绿地,大片大片的梭梭树从幼苗长到现在的一米多,内心的满足感难以言说。
不仅如此,栽种的梭梭树、红柳等植物,还给当地带来了财富。
“这些梭梭,别看它小,作用大着呢。”吴于盛的普通话不算标准,但能听出语气中的自豪:“我们称它为‘沙漠植被之王’,能适应高温、风沙、耐盐碱,生命力顽强。”
梭梭树能承受60度的高温,零下40度的低温,成年树在土壤含盐量达到3%时仍能顽强生长,生命力何其强悍。
但在幼苗时期,它依然有可能因缺水而死亡。
在年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蒸发量却高达上千毫米的荒漠地带,需要种树人加以灌溉,尤其是干旱的季节。
种树人大多是当地的牧民。
他们一方面受到国家林草局的补贴,另一方面也会利用梭梭树进行创收。
在一些梭梭树的根部,寄生着有名贵补益类中药材[肉苁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沙漠人参”。
野生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要获取珍贵的‘肉苁蓉’,必须种植梭梭或红柳等植物,因为对方为寄生,无法独自成活。
这是梭梭树得以大量种植的根本。
如今,人工种植和嫁接肉苁蓉的技术在当地已十分普遍,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3月下旬-4月下旬刚好是肉苁蓉的采收期,吴于盛带着叶晗去现场查看了一番。
刚栽种一两年的梭梭树自然无法寄生,他们要去的是栽种5年以上的梭梭林。
3年嫁接、3年收成,要经过6年的时间才能获得珍贵的肉苁蓉。
不过第一次嫁接之后,根据生长的大小存留,以后每年都有合适的来采摘。
开车途径很长的距离,叶晗终于到达前方绿色遍布的梭梭林。
这里的梭梭树长到了一米多高,分枝众多,但枝条依然纤细,甚至略显干枯,这是沙漠植物的特征。
吴于盛扫视了一圈,在几株梭梭树的根部附近找到冒出头的几棵肉苁蓉,于是用铲子小心的挖掘,越挖越深。
叶晗看到了它们的全貌。
个头居然不小,手腕粗细,小的有四五十公分长,最高可达一米。
整个埋在地下,下部修长,顶端的花穗好似松塔的形状,有大量的淡紫色小花即将盛开。
吴于盛对此表示满意:“这几根长得挺粗壮,能卖个好价钱。”
又告诉叶晗,眼下采挖是最好的。
等到全部开花后,营养物质会大量流失,那时候就晚了。
在采收期,他和其他牧民分批巡逻,一看到树下有裂缝或者冒头就动工。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