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这个小组的名单,宋问声!”
大家都在等待他说别的组员,就连宋问声也在等待,看看谁和他一样,是待在一个组的。
没想到,程处毕已经投放了下一张图片,光影掩映着他坚定的眼神,不容大家质疑一般,“小组名单已经结束,感谢大家对我们269的支持与帮助,我程处毕在这里对大家提前说一声,辛苦了!”
“曾经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前人披荆斩棘,建设国家,才迎来我们现在富强的祖国,现在我们也可以踏上征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他说完这句话,下面的人顿时鼓起掌来,这掌声几乎要掀翻天花饭了。
宋问声心里头也仿佛被打了鸡血一样,有些激动的拍手鼓掌。
这里的研究人员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正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心中也还充满着热血,所以程处毕稍一鼓动,就嗷嗷叫着要去研究。
这也正合了程处毕的心思,他讲起分工来,这些人也听得非常认真仔细。
在分工完毕之后,他还特意介绍了几位老教授,分别是物理、燃料研究领域的专家。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被介绍,宋问声就没有,但是全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他的。
特殊的顾问小组,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又加上他得到的成就,还有就是在场所有人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就连林茂年纪都比他大个五六岁的。
程处毕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们对我的安排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会后和我说,”他说到这里,面部也和缓下来,“最后一件事,今天早上的内部平台里上传了一篇文章简述,你们可以看看,尤其是负责系统改进的那个小组。”
“好了,散会吧!”
一说到散会,大家就纷纷起身,只是心里头还对程总最后一句话有些疑惑和好奇。
他们一回到岗位,就打开了电脑查看,一看,撰写人正是宋问声。
而且他并不是随便写写,对于之前系统的冗杂之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都有话说,而且还是从数学层面上构建,由不得大家不赞叹。
尤其是系统改进小组的人更是对此赞叹连连。
大家似乎有点理解为什么程总要单独设立一个顾问组,而这个组里暂时只有一人了。
就在大家如火如荼的搞研发,搞技术突破的时候,七天时间一闪而过。
这七天里宋问声并没有急着去做什么研究,而是带着林茂每一个小组都去看看他们在做什么,都去听听他们在讲什么。
其中也不乏有些人对他的到来并不欢迎,但是在宋问声只是默默看着他们,不出声也不干扰他们,就像是一个影子一样,一段时间长之后,他们也不好意思驳斥。
最欢迎他的就是那个系统改进小组,一直在抓着他在问数学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图论方面、拓扑学方面的内容。
之前提过,宋问声的理论可以让机器人的识别精度更上一层楼,所以这个小组的人也很想在这方面有建树。
现在创始人就在面前,有谁比创始人更加了解这一门内容呢?
反正现在是没有的。
第八天,宋问声带着部分未尽的任务,与林茂和周国昌他们回到了京大。
在临走前,他直接在内部平台上丢下了十篇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
作者有话说:
(1)来自《北斗专列——CZ-3A系列火箭发展回顾和未来展望》,张亦朴;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