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师姐就在背后怎么吐槽了。

虽然宋问声也是大神, 但是怎么说这边也清静一些, 而且他们也是同学,问问题不会太过于拘束。

宋问声手把手的教他们一个课题从立项开始怎么做起来。

研二师兄他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测试药物活性的阶段, 常常往细胞房那边跑,这边的实验室倒是不怎么用了,已经被他们征用了。

只是还有一些需要超高温处理的反应,他们这里没办法进行, 还特意联系了做材料的一个教授借实验室。

这个教授是比较幽默搞笑的那种类型,反正挺友好的, 在得知他们的来意之后,也有点惊讶,“你们搞药的已经到这种地步了?”

宋问声也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谁让他盯上这个课题了呢?

他们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分别尝试了化学气相沉积法, 还有模板辅助蒸发法、超声波辅助法等方法设计并制备了一些碳纳米环,但是纯度不高, 产出率不高,还有金属残余, 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

他们只能尝试另外别的方法, 他们打算继续走回老路, 完成特定cpp的合成, 之后再用模板法衍生成管状。

在这个节骨眼上, 宋问声投给《Nature》的文章有了回信,不是坏消息,而是好消息,是签订版权协议的事情。

这代表着,他发过去的那篇文章可以发表在期刊上。

总算得到一个好消息的他,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

而打算发表在国内sci的那篇文章则是现在还没有回信,一直在审稿人审稿中。

和稍微有进展的碳纳米环比起来,哥猜这边是一点进展都没有,他压根都没有开始行动,那些经费就已经打到了许岱这边。

四月初,一篇脱胎于大量数据的论文被发表在《Nature》上,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这篇文章阐明了化学分析、检测、验证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大量的数学证明,将这种联系总结成为一个表格还有一道公式。

这一项研究的要做的工作很多,不仅仅是收集数据,最关键的是那些数学证明,将他们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项研究,不知道可以让研究者少走多少弯路。

不少研究中心已经开始验证这一项成果的真假。

而有些人已经从这熟悉的证明路子当中窥见了作者的信息。

一看名字,果然是他!

宋问声!

他的证明想要严谨缜密,有理有据,多看了一点他的论文之后,有些大佬也能品味出一点味道来了。

文有文风,茶有茶味,就是这样。

有些人写的论文就是一坨狗屎,有的人写的东西看起来就很清爽舒服。

对于懂数学的人来说,在数学证明那一部分就很有滋味,值得反复咀嚼,不懂数学的人则是浏览一下,迅速跳过。

总的来说他们都不会不承认这是一项伟大的研究。

圈内人对这项研究也是各有话说,特别是化学圈子,他们只是觉得宋问声这是运气好发现了这些联系,但这项研究更多体现的是他在数学上的能力,至于他在自己的药学领域的亮点,体现得并不多。

这些人舌根嚼多了,还到网上去发牢骚。

他们就觉得宋问声来学数学之外的东西都是错的,固执得觉得上帝不会让这么完美的人存在,给了他数学的天赋,在其他方面的天赋也一定会削减。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